本网讯(记者 吴洁)金秋九月,稻穗盈香的收获季里,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教师何诗洁的育人路上也结出了亮眼果实。今年的教师节,她被评为了宜宾市工作实绩突出教师。而就在10天后,她带领团队征战的“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酒店数字化运营赛项西南区域赛场也传来好消息:斩获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
图片 左二 何诗洁
当看到学生们相拥欢呼的模样,何诗洁的记忆突然闪回多年前,那时她刚刚迈入酒店行业,心中也是这般满溢的暖意。只是如今,这份温暖的来源,从“服务得到认可”变成了“见证学生成长的骄傲”。
从 “行业精英” 到 “育人先锋” 的跨界突围
这位能带领学生站上国家级赛场领奖台的高校教师,曾是酒店行业里实打实的 “深耕者”。
在成为教师前,何诗洁的履历写满了酒店行业的亮眼印记:她曾任职于迪拜七星帆船酒店、三亚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是不折不扣的行业精英。
而在2018 年,她却选择告别熟悉的酒店一线,走进校园,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那时,身边不乏不解的声音。可何诗洁心里清楚,那些在服务中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不该只停留在自己的履历里 —— 她想把这些 “真东西” 教给年轻人,帮他们少走些弯路,更快地找到职业方向。
可是,职业的转型从来都不是坦途。刚站上讲台时,何诗洁也会迷茫:怎样才能把实战的经验转换成学生能听懂、能用上的教学内容?
“刚成为老师那会儿,我还‘转不过弯儿’。教学上更多依赖分享行业案例,还被学生们戏称为 ‘故事大王’。”何诗洁仔细琢磨了许久,明白光有故事不够,得让学生 “上手练”。“只有深度嵌入现实场景,课上的知识才能成为他们手里攥着的真实本领。”
那之后,她的课堂彻底变了样。翻出密密匝匝的酒店工作笔记,她将前台接待的流程、客诉处理的技巧,拆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让学生两两一组,一个扮演着急的客人,一个扮演前台接待员;一个故意提出 “刁钻” 需求,一个练习耐心回应。
从说话的语速、微笑的弧度,到解决问题的逻辑,她都站在旁边细细指导。
“刚开始我特别紧张,怕说错话,跟着老师模拟过几次,后来也不怯场了。” 如今已在酒店前台工作的陈思宇,每次想起那些课堂时光都格外感激,直言“何老师是我人生里重要的引路人。”
赛场夺魁:检验教学成果的 “试金石”
这次金砖赛备赛的日子,更成了学生们心里 “又暖又燃” 的记忆。参赛学生刘维记得,刚接到比赛通知时,大家看着 “国家级”“金砖国家” 的标签,都慌了神。 何诗洁却一直给学生们打气,陪着大家一遍遍模拟比赛流程。从数字化系统的操作步骤,到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哪怕是一个数据的录入格式、一句沟通的话术,她都陪着学生反复打磨。正是这份 “陪着大家一起啃硬骨头” 的坚持,让学生们慢慢卸下了焦虑,最终在赛场上稳稳发挥,把荣誉捧了回来。
近两年,何老师带领团队已向行业输送1200余名毕业生,指导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摘得了6项国家级奖项。
产教融合:培养 “能落地” 的酒店人才
如今,站在讲台第七年的何诗洁,早已褪去了当初的生涩。除了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比赛,她还忙着牵头推动学院的产教融合工作。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负责人,何诗洁正牵头推动学院与万豪、洲际等国际酒店集团的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实战项目,让 “课本知识” 直接转化为 “职场竞争力”。
“教育不是短跑,是一场需要用心传递的接力赛。” 这是何诗洁常跟同事们说的话。在她心里,高校老师不能离行业太远,只有摸准行业的 “脉搏”,知道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教出 “接地气、能上手” 的学生。
从酒店大堂里的 “服务者”,到三尺讲台上的 “育人者”,何诗洁用自己的 “双轨人生”,在行业与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满是温度的桥:桥的这头,是学生们握着实训手册认真记录的模样;桥的那头,是酒店大堂里等待他们施展才华的岗位。而她,始终站在桥上,用自己的热爱与坚守,为学生们点亮前路,也为酒店教育,续写着属于 “实战派” 教师的热血与初心。